第(3/3)页 她从新生聊天群搜到那姑娘,发送好友申请。 被拒绝了。 第二天一整天素描课,童小琪似乎把心中的愁闷都画在了画上,素描中讲究明暗对比,“暗下去,亮起来,灰面自然过渡”,她的画一片灰蒙,她也不知道画了些什么。 被推去做兼职的五人来找女孩儿表示感谢,分享第一周去发传单的经验和趣事,一致打算长期把兼职做下去。“工资合理,店长人也好。”这是她在愁闷包围中得到的唯一安慰。 傍晚,肖语找到她,小琪第一句话就是:“肖西文有没有去找你麻烦?” 问题也许太突然,让对方愣一下:“最近几天我没有看到他了。” “微信或者QQ上呢?” 姑娘苦苦一笑,说:“很早以前他删了我这两样,我们再也没加上。” 她听得心一沉,也暂松了口气。 两人在宿舍楼附近兜转,姑娘提起上次的事,小琪会让那人“给她一个交代”,“那之后我想了很多,有件事我没明白,”她说,“我们不算熟,为什么帮我?” 这个问题小琪也问过自己,一个人对事件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理由,她的理由很简单—— 因肖西文的谎言而将女孩儿牵扯其中产生矛盾,都希望的是他能给出整个事件的交代,既清楚提分手的原因,又证明女孩儿同男生关系仅是点头之交,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是理解。 “……理解?我?”姑娘挺意外。 “是啊。我曾经有经历过跟你类似的事,一样被不明不白地‘抛弃’,隔着个网络,再无联系,不同的是我不想多做挣扎了,会更受伤的。但我懂这样的心情,所以我很伤心。” “像那样强行离开就是抛弃。”肖语的声音很轻,“能跟我说说吗,你的事。” “不,都过去了。”童小琪释然那么一笑。 “上次你讲给我听‘我不了解的事情’,并且说:‘但愿你能理解我’,看,我多了不起。” 一个陈述句。 姑娘打心底里赞美这人可真太温柔了,将心比心,一直照顾着别人,先前她却总用猜疑和个人情绪施加这个女孩子,昨晚的“好友申请”都让自己一把拒绝,惭愧。 小琪说:“你想得到分手的答案,不怕受伤吗?” 她回过神,说,不怕。她只想要一个说法,不希望被蒙在鼓里,哪怕这段感情最后挽回不了;如果因此还真正看清那个人,她说也挺好。 宿舍楼附近转腻了,肖语带女孩儿去食堂吃饭,从外看,蓝灰的暮色压得这个建筑一片亮堂。 小琪陪着她在一楼逛了又逛,不满意,两人跑去二楼,二楼的吃喝样式更多。姑娘盯上了家面馆,拉女孩儿过去,手机一掏,扫码、支付一气呵成,完了还不忘冲对方害羞一笑:“我饿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