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只能表面做出“蔑视嘲笑”的样子,却拥有不了这样的心态,尽力了。 女孩儿经过挤在一堆的邻居们,庭妈又叫住了她:“咋还抱着狗儿呢,说了让你丢到垃圾池那边,会有人捡走。”她继续自己走自己的,不做搭理。 一个邻居把庭妈一拍,说,你别劝啦,不会听的。“小妮儿们心好,都爱小猫小狗的,明天让她自己去找人送了吧。” 她到家把狗的事跟外婆解释了清楚:“能不能把这俩留咱家里留一晚上?就一晚上。”外婆也很通情理,同意了。 小琪一乐,这份喜悦盖过了之前被讥笑的哀痛,她进屋拿了小碗和一盒纯牛奶,倒给小家伙们喝。直到睡觉,这之前的时间都被女孩儿用来陪伴它们。 次日上午吃过早饭,女孩儿把狗从纸箱里放出来玩,两小家伙看见人就黏了上去,她心窝一暖,不知道动物对于人所表达的这是种什么感情。她只觉得自己就像它们的希望,被它们紧紧抓住,紧紧依赖着。 大概是那样的感觉——像她那两次栽进杜笙哲怀抱一样,女孩儿就把自己当做是一只无依无靠的小动物,为自身找到了安放点,不管不顾往里头栽。 哈哈,无论那时还是现在,她都超幸福,女孩儿觉得。 简单喂了它们点吃的,童小琪不舍地摸摸这两只,给它们好好理了理毛儿,当做她最后的温存。 她把狗抱进了放在自行车后座的箱子里,两只瞬间安静了,就是这么个细节,小琪感到心脏被什么东西狠狠抓了一把。 动物同人一样聪明,一样会思考,被抛弃时它们会伤心,分别时它们会不舍,知道谁是真心待它,谁是敷衍了事。可就是内心再如何复杂,多数动物们也无法用话语让人类明白。 狠了狠心,她把箱口合上,骑着车首先去昨天散步的那一带路,顺着路骑下去,就会碰到农户,农户人家通常有大院子,饲养动物再合适不过。只是小琪越骑心里越没底儿,她开始隐隐觉得,狗可能就是那边某家农户丢掉的。 农户自家不想养,问了周边人家,都不要,最后没辙,把狗往前一送再送,送到了昨天的养狗户门前。 小琪掉头,又骑了回去。到“移民区”,她把车往路边一停,抱着箱子开始挨家挨户地问。 “不得要,家里有小孩,怕被抓着。” “咱们家养不起呀!” “我们家里边儿有一只了。” “不想养这些东西,脏。”…… 几家问下来,女孩儿顿觉这方法真是蠢透了,没有收获,人也累个半死。还是一位热心阿姨提供帮助:“去菜市场那边问问,那边要狗的人多。” 她明白镇上的菜市场就好比“屠宰场”,那儿多半是为了满足利益需求而收被送去的动物,小家伙们凶多吉少,不成。谢过阿姨的好意,她离开“移民区”,准备去常逛的街上找找其他人家。 期间小琪不止一次下车,打开箱口去查看情况,纸箱中的两只安静得离谱,不吵不闹,她摸摸它们的头,心揪成一团。小家伙们慢慢抬起脑袋,伸舌头舔舔人的手,头又埋了下去。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