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内城小纸坊街口,几名士子正在旁边的状元楼吃饭。 他们是汴梁书院的学生。 从景佑四年开始,朝廷就在汴梁兴办学校,取名为汴梁书院。 区别于太学,这里除了教儒学以外,还教理科。 招收的学生不看家庭条件,唯独看学习能力、人品道德以及是否能吃苦耐劳。 简单来说,这所学校就是大宋刚进行理科教育的试点学校,也是除了赵骏最开始教的那批学生以外,第一批接触理科的孩子。 当年赵骏从后世带来的《物理有趣小实验》《化学基础反应》《小学数学》等课外书,也成为了这里的教科书。 九年过去,这里不少学生都已经顺利毕业,并且参加了去年的科举。 今年二月春闱,由于朝廷在今年正式把数理化纳入到科举当中,汴梁书院就成为了最大受益者,二百多名进士,有一百二十多人出自汴梁书院。 一时间汴梁书院名动京师,让这个原本只存在于传说当中,基本没什么名气的学校,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此刻状元楼内,几人互相敬酒。 “诸位,这次春闱高中,一雪前耻,再也无人敢说我们学的科学无用了。” “是啊,多年努力,也算是有了回报。” “考中进士之后,就要被选官磨勘。王兄、李兄、张兄,你们以后是什么打算?” “我想入科学院,你们呢?” “王兄你也是?” “巧了,我也是。” “校长说过,科学才是未来之道,当官有什么好?科学院的院士在外行走,谁不尊敬?” “额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想当官?” 几个一起中进士的同学互相说着,大部分人居然都想进科学院搞科研,这也算是一件奇事。 不过目前科学院的门槛确实很高,除了必须要有专业的素养之外,还要有学术水平和进士出身。除非前两者能力过硬,朝廷赐同进士出身,否则很难进去。 没办法,现在科学院还是跟官员品级挂钩,可以理解为科学院并非是一个科研机构,而是朝廷下面的一个研究科学的官邸。 里面的高级专家教授都是正五品往上走,科学院院长更是正三品。 虽然现在科学院院长由赵祯挂名,平日里由贾宪、万直臣、燕肃三位副院长主持工作,但随着朝廷重视科学,他们的地位可比普通尚书侍郎高,待遇也更丰厚。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