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楼小说 - 历史小说 - 铁血小千户在线阅读 - 0372 在其位 谋其政

0372 在其位 谋其政

        并且卫玉章当老师的时候,一向都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哪怕自己的这两个学生,无论是谁,总有其中一个是要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可他却从来没对这两人纵容客气,背书磕磕巴巴的时候、上课调皮捣蛋的时候、功课拖拖拉拉的时候,卫玉章就会毫不客气的将他们二人责骂几句。

        闹得凶了,甚至还会抄起板子打这两人的手板……

        因此自小,康亲王就对这位卫师傅有发自内心的害怕。

        面对卫玉章的问题,康亲王回答得毫无底气:“这个……那个……我也是怕谈判互市的事出了岔子,所以放心不下,所以才特意到礼部来看看……”

        他这话说得半真半假,语气也是哆哆嗦嗦,就好像是在不由自主地闪躲师傅犀利而又冷酷的眼神。

        不过康亲王这个理由倒也冠冕堂皇,卫玉章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微微点点头:“有这份心,是好的!王爷是黄金,说句乡野愚民的俚语:‘这天下就是你们姓赵的’,各种政务也的确是应该关心一下,不可学着其他的王爷皇子,成天的就只知道斗鸡走狗不学无术!”

        听着这几句话,康亲王似乎是松了口气——眼前这位严肃刻板的卫师傅,可是从来不会轻易夸奖别人的,而他现在这几句话明显就是在表扬自己。

        而这番话可并不是像平常那些下人的阿谀奉承,而是居高临下的评判,让康亲王听来更是十分受用,嘴角也禁不住微微扬起了一丝微笑。

        谁知卫玉章话音未落,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老臣也要奉劝王爷一句,人要知足、要讲本分。嗯,有些事情急是急不来的,求也是求不来的。就好像今天,王爷你并没有得到皇上的旨意,毅亲王老王爷、老臣我,还有萧文明,都知道王爷是公忠体国才来礼部办正经事的。可这事儿,万一皇上问起来,又或者碰到几个多嘴多舌的言官,恐怕就不是那么好了结的了。王爷,你说对不对?”

        卫玉章这几句话听起来,分量已经是很重的了,但实则已经是避重就轻地在说了。

        康亲王这个学生啊,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事情,卫玉章这个做过他老师的心里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就像他刚才说的那样,很多事是求不来的,强求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特别是康亲王追求的,还是那种高难度的目标……

        他这么一求,别人甚至都不知应当如何规劝,哪怕就是卫玉章老相国这样的个性、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地位,他也只能旁敲侧击的说上几句,也不知康亲王他的这个学生,到底能听进去几句……

        萧文明听他们似乎是把话说僵了,便又当起了好人,打起了圆场:“老相国,王爷也是一片好心啊!他料定这里没有翻译,所以就特地来跑一趟,问问到底有几名缺额,也好向皇上那边申请补足。”

        萧文明难得替康亲王说一句好话,也不知康亲王能不能领他的这份情。

        谁知这句话又引起了卫玉章的不满,但他却也没有当面表达出来,而是又摆出师傅的架子:“王爷能有这份心,很好!不过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由下人去办就好了。近来礼部这帮老爷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这些都是他们的份内事,居然也不好好去做!王爷,圣人说:在其位则谋其政。不如王爷回去以此为题,好好做一篇文章,拿到我这边来,我替王爷润润色,发给礼部……哦,不,要发给在京所有衙门的官员,让他们好好接受一下王爷的教诲,再这样尸位素餐下去,可就别怪老夫不客气了!”

        这哪是在敲打里布的那些官员啊?分明是在敲打康亲王本人!

        并且卫玉章说的这个“在其位则谋其政”,萧文明分明记得,孔子的《论语》里写的应该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虽然不是正好相反,但用意却是南辕北辙。

        只要康亲王不是傻的,就应该知道他这位卫师傅是叫他少管闲事。

        要是换了别人,敢这样指桑骂槐,康亲王非得当场扇他的耳光不可。

        可是这位地位尊隆的王爷,看样子是真的怕他这个老师,不但没有当面反对,更是连坏脸色都没敢使一个,点着头唯唯诺诺说道:“师傅的话,学生记下了。”

        说着一扭头,便快步走开,从众人的视野中消失了,就跟打了败仗逃跑差不了多少……

        这时的萧文明反倒担心起卫玉章来了。

        这位老相国说话也太刚了,怎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像教训孙子一样地教训一个王爷,也太不给他面子了。

        要知道他这位老相国,再怎么权倾朝野,也是流水的相国;康亲王这个小王爷,再怎么不受待见,也是铁打的亲王。

        就算以他卫玉章现在的权势,康亲王就是想报复都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卫玉章总有退位下台的一天,就算不下台,那也有死的一天。

        到时候康亲王对付不了你,卫玉章还对付不了你的儿子?

        等你死后——反正死人说不了话的——找几个没有良心的文官,现成的擅权专政的帽子就往你头上扣,到时候抄家问罪,甚至刨坟掘墓、挫骨扬灰,都不是什么夸张的事情。

        就好像明朝的张居正、汉朝的霍光,他们的权势比起卫玉章来一点都不差,并且也都是有功于社稷的人才和重臣,然而死后也依旧避免不了受到清算……

        要知道,康亲王的肚量可不宽广,卫玉章这几句话说起来也是为他好,可这位小王爷却未必能领情啊!

        就好比当年张居正,在朝堂上喊了万历皇帝一声,就让小肚鸡肠的万历皇帝记恨了一辈子……

        不过这也都是后话了。

        不管怎样,康亲王这个闲杂人等总是退下了,那就可以好好谈一谈互市的事情了。

        户部在安顿戎羌使团的时候,特地收拾出了一间空屋子,摆上了桌椅、书案和文房四宝,专门就是用来给两国谈判所使用的。

        几人进了屋子,由毅亲王和卫相国分列左右、坐在上手,萧文明则坐在下手。

        因礼部安排的那几个书办,毅亲王和卫相国全都看不上眼,因此又让温伯明进屋来,充任书记,记录此次谈判。

        只是这时候,卫玉章还不知道温伯明的家传身份,不久之后,他们之间就别有一番际遇了……

        戎羌照例有副国师格雷作为主使谈判,而实际负责谈判事务的,还是化名为多达的达利可汗的弟弟达多,并且还找了两个戎羌武士作陪。

        别人不知道,萧文明却知道:这两个人名为武士,其实也是部落头领的儿子,让他们参与进来也好堵别人的口。

        戎羌这边想要通商互市的心意很诚恳,大齐朝这边也的确想偃旗息鼓、与民休息、与官休息了,因此双方的交流很顺畅。

        卫玉章总揽朝政,等着他过问和办理的事情多,虽然同戎羌谈判之事是眼下的天下第一号要务,但他也没有办法把全部的精力全都在集中在这上面。

        他见这里谈得十分顺利,便派人去叫礼部尚书过来,让他暂时在这里坐一坐,卫玉章自己就跑出去处理其他公务了。

        礼部尚书原本就性格懦弱,又刚刚因为戎羌的事情被皇帝骂了几句,现在更是不敢多说半个字,就好像木偶一样坐在屋子里,一言不发。

        而毅亲王是个坐不住的人,他见卫玉章走了,便也找个由头走出去了,虽然并没有走远,就在院子里头绕弯,但也不过是偶尔来进进来看一眼而已。

        走了卫相国和毅亲王这两个老大人,萧文明又没把礼部尚书放在眼里,尚书大人也不敢多置喙,而荣昌这边除了多达以外,就没人通汉语。

        于是整个谈判会场,就成了萧文明和多达这两个的人表演舞台了,并且这两个人之间互相都已经交过底了,你来我往地就好像是在讲相声一样,气氛十分轻松。

        不过这样谈也好。

        省得你一言我一语,谈得七嘴八舌、争得面红耳赤反而麻烦。

        而萧文明就喜欢这种万事尽在掌握的感觉,便趁着现在没有旁人干扰的大好良机,与多达将互市之事尽量往深处探讨。

        谈判的效率很高,从上午开始谈,中午吃过午饭又接着谈,谈到申时,基本上已经谈出了个结果。

        结果主要按照萧文明的主张,再融合一点多达的意见,双方谈好了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是“互市”这个提法政治含义还是太强,对各方面的压力都有点大,因此就暂时不用这个说法,而只是互相约定通商,并且约定要约束手下,至明年清明节之前都不得挑起争端。

        第二是互市的场所,不定在现在任何一座城池之内,而是在双方边境处,选一处空旷的所在作为市场,这样就可以不打破现在的战略平衡,双方也都能接受。

        第三是近来北方草场状况不佳,不但牛羊马匹,缺乏过冬的粮草,就连戎羌人都缺衣少粮,因此大齐要尽快支援戎羌一笔物资——这笔物资既不是赏赐,也不是进贡,而是以物易物、平等交易,由戎羌选取骏马两千匹作为交换。

        再然后则是市场的规模管理权限、纠纷处置办法等一些细节问题了。

        (https://.bqkan8./24795_24795134/58281979.html)

        .bqkan8..bqkan8.

        /77/77155/2578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