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江山物语》


    第(2/3)页

    “臣此本实乃为前任福建巡抚许维而代奏的。”

    听到与许维有关,本来也在半眯着眼养神的和打了个哆唆,一下子清醒过来,竖起耳朵仔细听着阿桂的话。

    “许维因咏丹词一案受到牵连而罢官,但这皆乃其部属私下所为,与其并无多大关系。许维忠君之心始终有之,还想为我大清奉献一份力,故特意上缴议罪银二十万两,以自赎其过失之罪。

    臣以为许维乃是一干吏,若单凭一案的牵连而导致罢官,实在是朝廷的一大损失。故臣恳请皇上念在其为官数载还算清正廉洁的份上,从轻发落,让其重新出任要职为朝廷效命。

    “皇上,微臣认为不可。许维此人在福建为官,私下擅改朝廷章程,发动所谓的维新运动,弄得地方绅衿怨声载道,可谓民不聊生,还引发白河乡民冲击县衙以及仁寿教堂血案,实不宜再让其出任要职,以免为朝廷带来祸害。况且咏丹词一案尚未审结,还不知那许维在此案中要担待多大的关系,岂能就这般宽恕了许维!”和见阿桂准备替许维翻这个案,马上跳出来阻止。

    “和大人此言差亦。这许维乃是食朝廷俸禄的好官,那是绝计做不出悖逆之事的,恐怕这里面多有误传。”

    “什么叫误传?分明是有真凭实据的。”

    。。。。。。

    见阿桂与和你一言我一句地吵闹起来,乾隆大感不悦,重哼了一下后说道,

    “你等二人好歹也是朝廷重臣,岂能无了章法,在庙堂之上争吵不休成何体统,还不都给我归列!”阿桂与和互相瞪了对方几下后,才徉徉归列。

    乾隆被容妃在耳边吹了一夜的风,自然心中有了决断,他向四周的大臣看了下后才正经地说道,

    “和在乾隆五十年二月上奏的《议罪银制》一折,本就是为了封疆大吏及朝廷要员有过失时能自赎其罪之用的。朕当时很明确地就指出此制甚为朝廷着想,可那时还有数人提出不同之意见,反对之声相当猛烈,朕记得这其中之一便有福建巡抚许维吧。

    朕很早就曾说过,‘以督抚等禄入丰腴,而所获之咎,尚非法所难宥,是以酌量议罪,用示薄惩’,这足可见朕之先见之明,你们看这许维不一样难免犯错,而主动上缴议罪银了吗!”

    “皇上雷厉风行,力挽狂澜,果断颁诏推行议罪银,足以昭显天子的威仪,让微臣佩服得五体投地。”和不忘抽空赞美乾隆。

    “既然议罪银制有这般好处,诸位臣工也都一致认同,那就不妨给许维一个机会。尔等认为如何呀?”乾隆拖长了声调望着和。乾隆乃是一举两得,一方面替容妃办了事,另一方面又证明了当时自己恩准议罪银制的实施是何等的英明。

    和此刻还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谁叫自己弄出个议罪银制,弄得好不容易才下了个套让许维钻了进去,现在又要眼巴巴地瞧着他脱困了。

    阿桂一党的官员皆随着阿桂高呼着圣上英明。而和党官员则因和未表态,都不敢吭声,个个低着头。

    乾隆注意到这点,面色一沉,肃穆地发问道,

    “怎么,我的和大人,您不同意朕之举吗?”

    和被乾隆这么一喝问,才恍然醒悟过来,忙不迭地点头附和道,

    “皇上决断英明,臣百万分赞同。”随后和党一众官员才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极其满意自己的政治手腕,在不经意间给和敲了一棒,告知他现在这大清朝能做主的还只有自己一人,任谁都无法摆弄自己。

    “既然诸位臣工都同意给许维一个机会,那我看这许维一案就直接结了吧。

    首犯林宗源及陈凤古充军宁古塔,闽报则不准再办,鼓山书院派官兵查封,一众老师全体遣散,所有异常书籍全部销毁。”

    “皇上英明!”在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齐声高喊着。

    乾隆接着又说道,

    “此案所牵连到的闽省官员该撤的撤,该查的查,绝不能姑息养奸了。福建巡抚一缺就按和前日呈上的折子办,让福建按察使锡宝暂代巡抚一职,待朕找到合适人选再行正式任免。而前任福建巡抚许维因管辖属员不力,著免去巡抚一职。”乾隆停顿了一会,向和发问道,

    “和。”

    “臣在。”和不敢怠慢,赶紧出列听候吩咐。

    “你出任吏部尚书也有三四个月了,你就说说看朕的地方上还有哪里有实缺?”

    和摸不透乾隆的心思,不敢往死里整许维,总不能说云南出缺而偌大的江南连一个实缺都没有吧。

    和边打量着乾隆的脸色边小心谨慎地问道,

    “不知皇上您要让许大人补哪一级的缺?”

    乾隆沉吟了片刻,还真不好办哦。若马上把他官复原职,也太便宜那姓许的了,一点教训都没有。但这官也不能给得太小了,不然,后宫又有的话要唠叨。

    “江南一带实缺的知府、道台给许维一个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