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江山物语》
第(2/3)页
“树春啊,你看朕此次改派福长安为将,东渡台湾剿灭乱匪,可为妥当?”
“皇上乃是大智慧之人,奴才岂能指点一二。不过依奴才愚见,这福大帅实乃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似乎还略胜过和中堂。”高树春久在宫中伺候乾隆,哪会不晓得乾隆的心意,说出的话倒也让乾隆高兴。
“那好,你马上把这道密旨发出去,我们明日便起驾前往热河等候福长安,顺便让军机处速调闽粤浙兵赴台。
对了,前几日朕吩咐你将常青奏折抄寄大学士阿桂阅看,令其密奏当如何办理。他覆奏了没有?”乾隆又关注起老将阿桂对台湾局势的看法。毕竟阿桂乃朝中第一干吏,虽年已七十,可依旧被委以重任,其意见都相当的中肯。
“这是阿桂大人亲自转交给奴才的折子,奴才正准备呈递给皇上御览。”高树春两面讨好地把阿桂的折子递了上去,乾隆仔细地端详了起来:
大学士阿桂尊旨覆奏台湾机宜:
“台湾地方,西临大海,东凭高山。大山之东,系生番居住,为民人所不到。大山迤西之麓,则现为贼匪全行占据。山麓之下,以至滨海平衍地方始为建设郡县处所,官兵驻扎即在于此。此时贼匪占据山麓,官兵进剿,势须仰攻,无由察其虚实;而贼众居高临下,其其中如水沙连、虎仔坑、斗六门等处,南北又在在可通,是以伺官兵之隙,前邀后截,四处滋扰。若徒拨兵堵御,则山径丛杂,不但现有之兵不敷分派,即再添一倍之兵,恐仍不能一一尽堵。(此处乾隆朱批:常青等所办,正以此中贼计耳。)现惟有将紧要地方,如郡城、诸罗、鹿仔港等处先为驻兵防守,而防守之兵,必察其力保固守无可虞,再选择可战之兵二三万,进逼贼人巢穴,捣其要害,或两路夹击,或全力专注,但得官兵连胜一两次,则贼人胆落,其党伙附从,当不攻而自溃。。。。。。今则贼人已渐知战守,台湾复被占据过半,从贼者为数众多,实又有不得不添兵之势,此事若由福长安前往督办,必为妥当。福长安近年经历军务,声威已著,各省兵丁情形,均所深悉。臣愚以为此时似应令福长安先行通盘筹划。台湾现有兵丁若干,尚须添兵若干,及何省兵丁于山路崎岖之地用之方可得力?虽距闽隔远一两省者,亦准其檄调备用,或竟调惯于跋涉山路之黔楚兵各一万,合之粤兵万余,兵力充裕,贼必指日授首,虽目下似稍迟一两月,而功成返速矣。”
“阿桂不愧是首辅军机大臣,这看台湾局势的眼光比起和来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也。立刻让人把阿桂的折子转给福长安,让他在去行在路上自行先斟酌一番再与我谈。”
“扎。奴才立刻让人把这折交给福大人。”
乾隆在高树春的扶持下站了起身,缓慢地走到门口,望着连绵不断的小雨,想事想得有些出神,好半响才出声说道,
“树声哪,这满朝的文武,我怎么瞧着尽是些无用之辈,都不能替我分忧解愁!单单为平息这台湾叛乱,也不知耗费了多少国库库银,调动了多少兵力,却依然不见消停,贼势反而越来越大。”
“皇上,您就别在多想了。有福大人出马,此次必能一战成功。”高树春能说什么?说都是和贪赃枉法弄出来的吗?好歹自己也收了他和中堂不少钱。况且这若不是乾隆自己宠信着和,和也不会连经几次弹劾还屹立不倒。
“其实呢,我心里还想着个人选,若是由他顶替福长安,可能更为妥当些。你知道朕想的是谁吗?”乾隆问这个跟了自己几十年的********太监。皇帝虽然是万万人之上,可为了保持威严,却并无一个可交心朋友。若是遇上烦恼事,也只能找太监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