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救于困顿-《双魂语》


    第(3/3)页

    我看着他,点点头。

    他终于把目光从我身上挪开了,眸子里充满了哀愁,目视着前方,似乎在回想。

    好一会儿后,他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才缓缓开口:

    “那年杨柳堤岸,她在河边浣纱,我打马经过,仅一眼,我便被她迷住,那时,她年方十二,是绣坊老板娘收养的义女,而我,策马回京本是领旨谢恩的,生在富贵人家,终身大事由不得己,自打我见了她,心想着人活一世,总要得偿所愿,才不枉走此一遭,于是,我费尽心思推了圣上的赐婚,说服家母去绣坊求亲,也正是那一天,吴家遭罪,满门冤屈,我与家母有幸逃过一劫。”

    这就对上了,相思不正是绣坊的绣娘吗?

    吴家显贵,我努力搜寻着自己的历史知识,只可惜才疏学浅,我脑袋里那点有限的知识实在与他对不上号。

    他继续说道:

    “逃难途中,我与家母走散,因小人出卖,我险些被袁贼抓住,当时我摔断了腿,只能流落街头,与她再见时,她是绣坊手艺最出色的绣娘,而我是街边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乞儿,她喂我粮,赠我药,等我双腿好转,她救我于困顿,将钱袋给了我,那时,我母亲回了宫,幸得太后庇佑,为吴家平反,只可惜,我与母亲再去求亲时,绣坊告知,她于数日前跌入湖中,已香消玉殒。”

    如果不是看过小戏骨演的那些经典电视剧,我很难想到一个男的对十二岁的小姑娘一见钟情是什么样的。

    但我看他现在的年纪,估摸着当时他也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

    很可惜,一段佳缘生离死别。

    我听完没有任何感触,而是问道:

    “当时是绣坊老板娘骗了你吗?其实她不是跌入湖中,而是被袁少亭掳了去?”

    吴清摇头:

    “那几年,我深信她已过世,但我忘不了她,所以我画了很多她的画像,或许是上天垂怜,一日,母亲旧友来家拜访,见到我房中画像,说她来京途中见过一人,与我画中人极其相似。”

    “按照母亲旧友给的路线,我很快就找到了她。”

    死而复生,久别重逢,都是世间最好的字眼。

    但我从吴清的脸上看不到半分喜悦,即便他此刻挂着笑,笑容里也有多诸多无奈。

    让我猜猜,他确实是找到了相思,但那时的相思,已经跟姚远在一起,像这种跌入湖中,坠下山崖等老土的套路,通常会伴随着失忆和重新开始等剧情。

    果不其然,他黯然道:

    “可她忘了我。”

    嗯,真够狗血的。

    吴清苦笑:“她不光忘了我,身边已有可托付终生之人,我不认命,本以为她能够再记起我,可不管我如何努力,她的眼里,自始至终只有那个郎中一人。”

    所以说啊,不是所有的救命之恩都会走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这种虽然老土却很圆满的套路的。

    我静静的听着,他看向了我,说:

    “三个人的故事,总有一人是多余的,本以为此生不会再见,直到我在袁府家宴上再见到她,她已废了双腿,成了阶下囚。”

    我再猜猜,他一定不顾一切的救了相思,因为他要报救命之恩。

    救他于困顿的恩情,其实他早已报了。

    也就是说,相思是他其中的一个贵人。

    等等,其中一个?

    那么另一个...

    救他于危难?

    我看着被铁链禁锢的他,再与他四目相对时,我突然意识到,当着我的面,他给我讲的故事,关于相思,他的措辞是用的“她”。

    她?

    与我?

    是同一人?

    却又不是同一个人?

    我猛然一惊,却听他说道:“你并未将我遗忘,是你,早已非她。”

    我不是相思,我只是我。

    袁少亭知道我不是相思,可他并不在乎我是不是相思,那我到底是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