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抗量子密码-《我真是外星人》


    第(2/3)页

    只不过当时的C类算法加密性能要比第一代公钥密码算法慢上很多,因为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

    基于多变量多项式加密的M类算法则诞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之后经过了诸多变形。

    而基于安全散列函数的S类算法中最典型的一例是SHA-3,它诞生的时间相对较晚,直至2015年才成为兼摄邦国的国家标准。

    至于格基加密L类算法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类算法,最早产生于1994年,与破解第一代公钥密码体制的shor算法同时诞生。随着时间的发展,L类算法开枝散叶衍生了诸多分枝,包括现在炙手可热的全同态加密算法,其基本原理也属于L类算法。

    这些算法在漫长的岁月中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到目前为止还远远没有到可发展成商用取缔RSA加密算法的地步。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与第一代公钥密码算法相比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缺陷,例如它们普遍效率较低,或密钥规模较大,亦或是解密速度太慢。

    RSA加密算法固然也有类似的缺点,但现在碧穹星已经有了在保证RSA体系安全性的基础上,改进与优化后的基于乘同余对称的特性的SMM算法、2K进制法、滑动窗口取幂法等方法都能用来提高算法效率。

    与未经优化的且不成体系的抗量子密码相较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倘若将现有的抗量子加密算法投入到当今的互联网中,会带来极大的运行效率下降。哪怕家里用的是最快的宽带,也还是要等上几小时才能验证某官方软件是否可信,然后再来决定是否需要下载最新的补丁。

    就连验证都要等这么久的话,显然不会被用户接受,运营商们宁可冒着被破解被攻击的风险,也绝不会让互联网倒退发展二十年的。

    除此之外这四类密码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没有一个能够集“加密、签名、认证于一身”,而这恰恰是上一代公钥密码算法的一大优点。

    颜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拿出一套可应用实行的加密算法,至于如何让全时间的软硬件开发厂商共同遵循同样的标准体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半个月的时间,袁忠国实在是想不通他的底气在哪里。

    “你是已经有了想法吗?是要对哪类算法进行改进?我立即找专业的人来帮你。”汉军民反应最快。

    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他了,今天颜安必须得跟他回去搞抗量子密码,别说是袁忠国,就算是耶稣来了也拦不住。

    “还没想法,不过应该用不了多久。”

    颜安连点想法都没有还能如此自信,让袁忠国万分诧异,“你这还没想法就敢说只用半个月搞定?能说说为什么吗?”

    “我跟你们不一样,要聪明一点点,所以这些玩意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他用手比划了一下,做出个捏着一点点东西的手势。

    三人:“……”

    合着就是拐着弯说我们不聪明呗。

    还有那手势,那是一点点吗?放大来看肯定能找到个宇宙出来!

    知道这么说他们肯定还不能理解,颜安也就拿出了更强有力的案例证明,“我弄神经网络深度还原读取技术就只用十二天。还有之前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