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二九 救人(下)-《第一氏族》
第(2/3)页
但跟武宁军将士不同,他们在不解之余,没有觉得那些救助难民的人脑子坏掉了,而是深受感动,不少人双眼泛红。
心灵遭受的冲击力最大的,无疑是那些正在水深火热境遇里挣扎,犹如上了岸呼吸艰难的鱼一样的难民。
他们是被救助者,是直接获益者。
当救灾的人搭建木棚时,他们一头雾水的看着,隐约有了某种预感,但又不敢相信那是真的,只是伸长脖子在远处看。
当救灾者架设好粥锅开始往里面倒米煮粥时,他们再也扛不住这种诱惑,纷纷从各处聚集到木棚前,站着雨帘中无声盯着粥锅。
此时此刻,他们犹如一群鬼魂,双眼冒着绿光。
旁边搭建木棚的人还在不断搭建木棚,粥棚里的救灾者则趁机大声告诉他们,粥熬好之后他们每人都能领到两大碗,喝完粥就帮助搭建棚子,谁先搭好棚子便可以先住到棚子里躲避风雨。
老弱不必帮忙,可以现在就去已经搭建好的少量棚子里休息。
从现在开始,直到官府处理好他们的返乡耕种之事,他们一直可以在这里领到粥饭。如果有病了的,可以马上去旁边的药棚里看病,并且会有免费汤药。
闻着沁人心脾的米香,看到大雨中的尸体被对方的人抬走掩埋,再听到这样的公告,难民们无不大喜过望。
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听闻,他们肯定无法相信这是真的。被富有的好人这样救助,对他们来说太过匪夷所思,被命运之神如此眷顾,美好得像是在梦中。
有人扇着自己耳光掐着自己大腿,有人当场痛哭失声,有人连忙跪下来拜谢,有人抱着生病的孩子扶着兵弱的老人,快速走向药棚。
短短时间内,居民区的,远处林子里的,住在空地上失神等死的——所有难民都汇聚到了粥棚前,在一品楼、长河船行修行者的约束下,排起了队。
雨还在下,雨势却小了些,在这样的人间场景面前,似乎就连老天都生出恻隐之心,动了善念。
当难民们挤在一座座粥棚里,吃完自己黏稠的粥饭,已是黄昏时分,到了这会儿,天空终于放晴,太阳在云层后露出了头,和煦明媚的阳光又洒落大地。
吃过了饭,恢复了些精力,难民们开始在一品楼、长河船行修行者的组织下,于各处帮忙搭建木棚。
他们间或彼此简单交谈几句,虽然没力气大笑大乐,但脸上总算不再是一片死寂般的愁容,很多人甚至偶尔还有笑脸。
搭好面前的木棚,将自己从萧县带过来的难民都安置进去,看着披头散发浑身湿透的妇孺们,聚在一起瑟瑟发抖,赵宁皱了皱眉头。
他叫来一品楼的修行者,让对方去居民区买些薪柴,不远处林子里树木虽然多被淋湿,但细枝收起来晾晒一两天便也能用,要多多收集。
长久的饥饿疲惫导致身体变弱,再加上一场大雨淋得从头到脚,身上打满补丁的衣衫还都湿透,若是没有火堆可供取暖,必然会有许多人生病。
去居民区购买干燥薪柴的一品楼修行者们回来的时候,身后竟然有许多平民百姓跟着,他们有的拿着柴刀有的扛着斧头,还有不少人正出门走过来。赵宁有些讶异。
片刻后,看到这些居民区的百姓,加入到各个砍伐树木、搭建窝棚的人群中,一边卖力干活一边跟一品楼、长河船行修行者,还有那些难民交谈,赵宁微微一怔。
最先来帮助这些素不相识的难民的,是同样出身的平民百姓。
他们或许没有多余的钱粮,可以让这些难民不死,也没有能力,在官府不理会难民的时候改变大局,甚至没有那个胆量,走近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难民群。
但在有人带头之后,他们至少还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有一膀子力气,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同胞温暖同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