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父皇,儿臣对自己的所做之举心知肚明。” “儿臣主张这般科举制度,无疑是希望能够让这天底下若有的寒门子弟有争一争的机会,他们满酬壮志,却是从来都没有机会能够为百姓解忧。” 萧铭远的话,说得极好。 纵使是唐元思,也有所动容。 正如萧铭远所说的这般,多数的文武百官皆是世袭传承,这也导致文武百官之中有很多人是空有其表。 若能够借助这机会推崇科举制度,必定有可用之才。 但这件事情是萧铭远提出来的,今后那些寒门子弟,便会在无形之中偏袒他。 也因为考虑到这种种事宜的缘故,皇帝的脸色变了又变,他仅仅是抬起头看了眼不远处毕恭毕敬的萧铭远。 “这事不成。” 科举制度,绝非是只言片语便能够说道清楚的。 听到皇帝的这番话,朝堂之上尽是唏嘘不已。 唐元思负手而立,从头到尾都没有多说的意思。 至于萧铭远,他早就已经意料到自己可能会被皇帝拒绝,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父皇,儿臣觉得您定是能够理解这天底下诸多寒门子弟的苦心,他们多年的辛辞劳苦无疑是为了一方的百姓。” 闻言,皇帝哪里还不明白萧铭远的意思? 他故意给自己戴高帽,若皇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此事,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就连身为帝王的威信力也会急剧下降。 “父皇,求您成全这天下的寒门子弟,也能够给他们一个机会。” 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皇帝不由得缓缓地闭上眼睛。 他舒了口气,不得已点了点头:“此事便依照三皇子所言去做。” “不过此番,你得负起责任来,若这件事情中出现了任何差池,三皇子你可得负起责任来,若事成,这太子之位你便继续担着。” 皇帝特意说出这种话来。 大殿之上的唐元思脸色微微变得复杂起来。 他倒是愈加看不透皇帝了。 按照常理来说,皇帝一直以来都是在担惊受怕,唯恐萧铭远有所企图,可依照现在的这种局势来看,皇帝好似与萧铭远站在一边。 事情究竟如何,唐元思竟是怎么都辨不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