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楼小说 - 历史小说 - 唐朝好地主在线阅读 - 第517章 皇帝也得交手续费

第517章 皇帝也得交手续费

        十二月第一更,凌晨送上更新,求保底月票啊!

        关门。

        清场。

        李世民调了一大群少府监和户部的人开始清点这笔钱,还派了不少内侍和官员们监督。李世民甚至都激动的不愿意离开了,直接坐在那里看着那些人点钱。

        金币先一枚枚的点,先点够数量。

        每一百枚再用称称量。

        两万枚金币,八万枚银币,数量倒是不多。

        不过铜币数量最多,两万贯,那是整整两千万枚,根本没法一枚枚点,只能是一串患的去称。好在这些钱都是用绳串好的,先点串数,然后十串一称重。

        六十万贯啊,李世民激动的满面通红。

        真正的六十万贯钱摆在面前啊,不是纸上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钱。

        “这金币铸造的真不错。”少府监的官员称赞道,李家把铸币技术献给朝廷后,朝廷也已经在铸造铜币,其中也铸造金银币。但现在看来,这批金银币比朝廷铸造的都还要精美一些。

        “金币成色如何?”

        “九成金。”一名少府监的老工匠答道。

        黄金难有足金,而铸金币的时候,如果是纯金则会很软,不易流通使用。因此黄金铸币本色就要掺些更坚硬的铜,以使金币更坚硬。同时,掺铜铸金币,然后以足金标面额,这会让铸币有很大的利润。

        成色九成,这意味着有近一成的铸币利。就算抛去铸造的成本,这里面的利润依然很高。

        两万枚金币价值十六万贯铜钱,一枚起码是半成的利,这意味着仅仅是这两万枚金币,李记钱庄铸币然后流通出去,他们就赚了八千贯。

        少府监也铸金币,李世民当然清楚这里面的利润。

        他不由的吸气,八千贯啊,轻轻松松就赚了八千贯。

        不过银币赚的更多,银币和金币一样的掺铜,银九铜一。因此基本上铸银币和铸金币一样有半成左右的利润。

        铸一枚金币,能赚四百文。而铸一枚银币,能赚二百五十钱。

        不过这批银元数量更多,足有八万枚,李记铸这批银币就赚了两万贯。

        想到李记钱庄铸的这八万银元两万金币,光铸个币就赚了两万八千贯,李世民有些心疼啊。当初不应当这么大方的直接把铸金银币的权力,留给李家的。

        还好,钱库里的那两万贯铜钱,基本上都是开元通宝,并没有什么私铸钱,更没有新铸币法铸造的钱。

        这还算好,李家没去铸铜钱。

        要不然,就不得了了。

        毕竟金银较少,铸币也是有限。铜钱却不一样了,李家若是把市面上的旧钱回收,然后铸成新币,那可就源源不断,这等于一直在偷他的钱啊。

        金币数量没错,重量也没错。

        银币也对。

        最后绢和铜都对。

        六十万贯,果然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钱点清了,签字盖章办完交接手续。

        李世民准备带着钱走人,结果老掌柜拦到了前面。

        “诸位上官,还有一项手续未办。”

        “什么手续?”

        “这六十万贯,是从朔方汇来在此兑现,因此我们还得收汇兑手续费啊。”

        李世民愣了下,“还要收手续费?”

        “看这位上官话说的,若是押运六十万贯钱从朔方千里迢迢的来到京城,近两千里路呢。这么多钱帛,得动用多少人押运?得花多少时间?这押运成本也不小吧?现在你们直接在我李记钱庄取钱,这笔钱其实是我们钱存自己的钱,我们垫付给了你们而已。”

        李世民想想倒也是这个理。

        从朔方押运六十万贯钱到京,时间长,而且押运也要成本的。

        “多少手续费?”

        “不多,我们只收百分之一的手续费。”

        “百分之一,咝,那就是六千贯啊。就这么一下,又要收六千贯?”李世民差点跳了起来。

        这简直是抢钱啊。

        李记铸金银币,就等于赚了两万八千贯了,现在汇兑,还要收六千贯,这真是抢钱啊,比抢钱还快。

        铸币的得利就不说了,反正李世民也没损失,那些金银币依然是按面值计划,他的钱没少。但这手续费六千贯,可就是实打实的从他的六十万里扣了。

        扣完,就还剩下五十九万四千贯。

        柴绍在一边冷笑着道,“李超为何不直接派人押送税款入京?押送税款入京,难道需要六千贯钱?我看李超这是因为李记钱庄是他家产业,才故意搞这个什么汇兑,这是趁机损公肥已,是贪污!”

        李世民心疼了自己一会。

        缓缓道,“算了,这笔钱能这么快就从朔方到了京,确实不容易,李记钱庄收点手续费也是应当的。”

        不过说话如此,可还是心疼啊。

        李世民转头问身边的官员,“李记钱庄有向朝廷纳税吗?”

        “回陛下,有的,李记有主动向朝廷报税纳税,这还是李平章在京任京光伊时办的。”

        “哦,李记还主动向朝廷纳税?那他们纳的是多少?”

        “嗯,是三十税一的税。”

        “三十税一?怎么个说法?”李世民有些意外和好奇,居然主动报税。大唐对于商人们的税很少,一般就是行税、住税,通过有些关卡时,还要收点关税。

        不过不过是坐税的住税还是行商的过税,都不高。

        住税是绝没有三十税一的,而且这个三十税一的依据是什么?

        “他们是按自己的营业收入的三十分之一报税纳税的。”

        营业收入李世民还是理解的,好比一个商铺专卖包子,一个包子卖一文钱,店里一天卖了一千个包子,那这店里如果没有其它营业业务,那他的营业收入就应当是一千文钱。要是按这个营业收入的三十分之一报税,那这店应缴的税就是三十三文多点。

        如果这店里卖四个包子赚一个,那店里一天的营业利润是二百五十文。扣掉缴的税三十三文,还赚二百二十七文。

        李世民现在很好奇这李记钱庄纳税多少。

        “他们纳税多少?”

        而且,这钱庄又是怎么计算营业收入的,比如今天这笔钱,究竟是只记他们收了六千贯手续费,还是说要把铸币的那些钱也算收入呢?

        “上月是三千多贯。”

        三千多贯,李世民心算了一下,三十税一,岂不是说他们上月营收至少十万贯左右?十万贯的营收,那利润又有多少?

        这个不好算,营业利率一般是商人的机密。

        但李世民估计起码也有两三成吧,若是这么算,那一个月岂不是有两三万贯。

        不过也许利润更高,毕竟就如刚才这单,直接就赚了六千贯,李世民觉得他们的成本绝对不会有四五千贯。

        这么想想,李世民心里又不平衡了。

        一个钱庄居然如此赚钱。

        “交钱!”

        户部的官员站在一边等候了许久,终于等来了李世民的回话。

        留下了六千贯,李世民带着人押着价值五十九万四千贯的金银绢钱走了。

        一出钱庄,李世民就忍不住召来户部和少府的官员询问。

        “你们说,朝廷也办一个钱庄,如何?”

        办钱庄太赚钱了,李世民觉得朝廷也应当赚这个钱。

        “陛下,这与民争利....”户部官员的话还没说完,李世民已经目带杀气的瞪了过去。什么叫与民争利?朝廷又不是只许自己经营钱庄,原来的钱庄还可以照归经营嘛。

        少府的官员很能理会皇帝的心情,其实刚才他也为钱庄的抢钱本事而心惊。那批金银币,钱庄就赚了近三万贯。还有汇兑一下,又赚了六千。

        抢钱啊。

        与其它别人来抢,不如去抢别人。

        “陛下,臣觉得办钱庄是个好事。此事可以交由少府监来负责,在天下各大大城设立钱庄分号,经营存贷业务,甚至也可以经营汇兑业务。而且还可以把钱庄吸引进来的储户存款,把那些铜钱拿到铸币局重铸,每重铸一枚铜钱,我们能获利不少呢。若是能再吸引百姓把手里的金银也拿到钱庄兑换,我们再把金银送去铸币局铸成金银币,每铸一枚,至少半成的利润啊。铸的越多,朝廷的铸币收益就越多。”

        李世民点头,是啊,以前铸铜钱还亏本,一年还铸不了多少。现在有了新式铸币技术,不但铸的快铸的多,还铸越多赚越多呢。

        至于与民争利什么的,李世民觉得可以无视。

        李超可以开钱庄,赚大钱,他堂堂大唐天子为什么开不得?大唐朝廷为什么开不得?

        既然户部官员说什么与民争利,那就让少府监来负责开这个钱庄。

        至于启动的本钱,就用这六十万贯,不,是五十九万四千贯。

        一想到一下子就了六千贯手续费,李世民就有些肉疼。但转而想到这五十九万四千贯,又是李超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帮他赚到的,李世民又无法恨李超了。

        这个李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等钱庄建好了,到时京中官员的俸钱,直接由钱庄代发,让官员们到钱庄却领钱。”李世民都有些迫不急待了,甚至想好了为自家钱庄争取客户的一个办法。

        大唐京官以禄米为主,但也发俸钱,还有不少的补贴钱,李世民打算以后这些钱不直接发,而是改由存到钱庄里,由钱庄代发。

        “钱庄名字,就叫大唐钱庄。”

        “这名字好,一听就值得依赖,可以依靠。”少府官员连忙拍着李超的马屁。

        李世民抚着短须点头,“对了,既然李记钱庄都主动上缴营收三十分之一为纳税,那么大唐钱庄也得一样纳税,也是营收的三十分之一,记住,不得偷税漏税。”

        少府官员愣神。

        自己家的钱庄还要纳税?

        不过看皇帝的郑重样子,好像不是开玩笑啊!

        这李家也真是的,没人找他们收税,他们自己纳个什么税啊,还三十税一,真是钱烧的!(未完待续。)